张恨水正式恢复写作。根据解放后北京发生的巨大变化,写了一组《冬日竹枝词》,其中有“长安街上地常平,万点灯光不夜城”“西北郊区大学村,新添平路转乾坤”等句,歌颂了新社会的日新月异。这组词发表在 1954年二三月间的香港《大公报》。
大病初愈的张恨水,开始创作小说《半年之间》,意在通过一个小杂院来描绘北京解放后的变化。这是张恨水恢复写作后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未写完,也没有发表。因对新生活不熟悉,开始转向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
3月,为把历史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成小说,开始收集、研究有关资料。他研究了三十多种文献,对书中牵扯到的晋代人民衣着、用具等都做了认真的考证。
8月,张恨水开始撰写长篇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
10月,完成《梁山伯与祝英台》初稿。
1954年(农历甲午年)五十九岁
是年春天,应中国新闻社之邀,张恨水准备写一组反映北京解放后巨大变化的散文。于是,他每天拄着拐杖,乘坐三轮车,遍游了北京十三个城门。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完稿。不久,陆续在海外报刊发表。(苏戈提供)冬天,北京市举行戏剧观摩大会,张恨水兴致极高,每天按时前往观看。(金寄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