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感倾向的获得,或者感到悔恨是另一个问题,因为至少它们中的一些方面并不是基本的内在反感或内在欲望的自然构成——失望的感觉并不是欲望挫折的本来后果。(正如我们在第二章看到的那样,失望在法律上,或者甚至定义上与欲望相联系)既然我们称为“犯罪感”的东西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它们也要求不同类型的因果解释。例如,从分类上说,悔恨可能是一种犯罪感;但是它似乎是对所知觉的局面的一种直接的和“自然的”反应(就像感到恐惧是想到一个人的生命处于危险中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行为者把自己看成造成伤害的原因,伤害到他并不想伤害的有感觉生物,并对伤害作出反应,他同情被伤害者,他或许是以对这种伤害的愤恨来作出反应。而对于无法看到可见的受害者的行为,也可以说根本没有受害者的行为,悔恨的情形是不同的,例如某种性冒犯的情况,或者当受害者与不能同情的某种团体联系起来时,如从公司中偷盗的情况,或者是在收入税返还中做伪证的情况。那么我们如何获得这些情感呢?犯罪感显然并非出自对惩罚的恐惧。有一种可能是,我们对他人表示出的不赞成,或者关于品格上不喜欢的暗示有一种基本的反应(就像对危险的恐惧一样)。因而,这种“自然”的犯罪感反应可能构成行为的条件(或者是它得以产生的想法的条件)。我们能进一步追溯说,“自然”的犯罪感本身是对不赞成表达的一种恐惧感,与以往的惩罚相联系,或者与父母冷漠的情感相联系。一个孩子的反应或态度或许是重要的,他并没有把他人的惩罚或不赞同看成站在他人立场上,对自己行为的一种专横的恼怒。他知道其他人认为自己的道德标准是有某种正当理由的,而且老师用这些标准指导自身的行为,并希望用它们引导孩子们的行为。
相关影视:泰国les电影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