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来,他们很满足这份厂甸庙会式的看杀头的娱乐,这个不花钱、不打票的血淋淋的真实场面;这些可供好些日子里,饭后茶余,对被杀头者或褒或贬的说话由头。挤就挤吧,挤着热闹;杀就杀吧,杀头好看。至于杀谁?谁杀?为什么杀?为谁而被杀?这些看戏的老百姓们,是不去想的。
一生觉悟追求,力主挽危图强,锐意改革维新,誓志献身中华,哪怕砍头也死不瞑目。这最后一句令其闭上眼睛的抚慰之语,告诉冤魂“头上有天”,其实在那个昏天黑地的王朝末日里,上既无天,下也无地,那些看热闹者的浑浑噩噩,其实倒是对革命者苦心孤诣的暗讽。不过由此倒也证明,作为先知先觉者,与那些后知后觉的民众之间,确实存在着不被理解的鸿沟,这才是他九泉下无法排遣的寂寞和苦恼呢!甚至一个多世纪过去,又有多少人在菜市口会想起来中国知识分子的这场“百日维新”、士子们最后的孤注一掷呢?
然而,1898年“六君子”之死,清廷的丧钟随之敲响。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从此,菜市口作为行刑开杀的法场历史也就结束。但是,回顾三百多年的清王朝,那刽子手的大刀片儿,到底在这里砍下了多少人头,恐怕是永远也统计不出的数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