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同主持人交谈,向主持人对某一事实进行表述时,是处于一个“理解—回忆—回答”的活动之中,故首先应该使采访对象要能够理解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否则,采访对象就无法进行表述。采访对象只有在知道了主持人问什么,应该怎样回答后,才会尽力从自己的记忆中搜寻和提取材料,并对主持人的提问作出有意义的回答。主持人如果用同一方式发问,就会造成有的采访对象能够应答自如,并抓住问题的重点;而有的采访对象却因为理解不了主持人提问的意思,开口千言,离题万里;还有的采访对象,虽然经过主持人一再提问,由于把握不住主持人提问的内涵,故始终不知从何谈起。采访对象这种理解的不同与差异,正反映出了采访对象思维能力与思维灵活性上的不同与差异。所以,主持人的提问必须因人而异。就像应该把提问与听结合起来一样,有时,主持人不得不将提问与感觉对方结合起来,这样能够帮助主持人建立起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
理解是思维的具体程序,是人通过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而领会其实质的思维过程。心理学把理解按照“材料”的不同分成对动作的理解、对言语的理解、对作品的理解等等。其中,采访对象对于主持人提问的理解是一种对言语的理解。
作为一种思维的展现程序,理解“总是从最模糊的、未分化的理解,向明确的、清楚的和分化的理解过渡”。而思维经验与思维灵活性的不同,又会导致采访对象理解中准确性与清晰度上的差别。对此,主持人应该对采访对象首先作出合理分析。